新农村网
 

特色村庄 >>北京市 >> 宣武区 >>正文
宣武区
2012-7-30

  宣武区,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南部,是4个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约19.0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4万;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在广安门南街68号。 2010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宣武区

  旅游概况

  宣武区是北京中心城区之一,更是京城肇始之地、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京城著名的传统商业区。

  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为宣武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遗存。建于唐代的法源寺庄重肃穆、古朴幽雅、闻名中外。先农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山川、神农诸神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展示农业文明的历史见证。区内400余处会馆、故居,堪称京城之最。从这些多建于明、清的会馆故居中,曾走出了众多名家——老树、旧物记载着林则徐与莆阳会馆、康有为与南海会馆、鲁迅与绍兴会馆、孙中山与湖广会馆的不解之缘。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数百位梨园大师都曾居于宣武,研习京剧,湖广会馆、前门梨园剧场至今灯影霓裳、好戏连台。琉璃厂承载了3052年的建城史和854年建都史,从清代起即堪称文化产业的“集聚区”,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品牌。琉璃厂所代表的京城仕文化亦是北京三大传统文化之一。每年春节,厂甸庙会的古玩字画展、花会表演;红楼庙会的元妃省亲表演、游艺节目,都能使游人领略到浓郁的老北京风情。

  地理概况

  宣武区位于北京城中心——天安门的西南部,东与崇文区相邻,西、南两面与丰台区交界,北与西城区、海淀区接壤。它东接天安门广场,西临北京西客站,南面是二环路,北有城市地铁主干道,西厢路与京开、京石、京张三条国道相连,是辐射京南的重要门户。

  宣武区地域略呈长方形,东西点最长距离为6.61公里,南北点最长距离为3.5公里,边界线总长为19.33公里,总面积为19.04平方公里。

  宣武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虽然分明,但时间并不均等。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较短。

  商业饮食

  宣武区的经济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在北京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悠久、兴旺繁华的商业区,自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开始兴起,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的大栅栏商业街,自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至今历时500余年繁荣不衰。这里的商业服务业中有一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和老店铺,如开业于清康熙年间的同仁堂药店;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北京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4年)的内联升鞋店;开业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的民族帽店马聚源;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店张一元茶庄等,名店、老店蜚声四海。菜百新世纪商场、庄胜崇光百货商场、国华商场等大中型商场遍布全区。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晋阳饭庄、泰丰楼等800余家餐馆荟萃全国各大菜系风味佳肴。深圳大厦、大观园酒店、前门饭店、东方饭店等旅游饭店可为中外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

  宗教文化

  宣武区内汉、回、满、蒙、朝鲜族等38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其中,牛街地区是北京最著名的回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牛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全国回族和穆斯林群众的仰慕。这里民族教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牛街礼拜寺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心,经常有各国宗教界人士及学者、友人来访。

  京剧摇篮

  宣武区是京剧诞生之地,又是使其成长、壮大的摇篮。清朝定鼎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政策,故徽班名伶高朗亭率“三庆班”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京后,便落脚于正阳门外粮食店街的“梨园馆”(址在今宣武区大栅栏地域内)。此后,又有四喜、启秀、春台、和春、三和、嵩祝等徽班相继进京,均寓居大栅栏地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名声最著,时有“四大徽班”之称。徽班在演艺实践中,广征博采,吸取诸家之长,经徽秦合、徽汉合流,于清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1860年)间京剧诞生。其代表人物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卢胜奎、徐小香、杨鸣玉、郝兰田、朱大麻等,而这些代表人物均居于区境内。清光绪九年(1883年),京剧始步入成熟期,在继承中有创新,有发展,京剧演唱技艺日渐成熟。至1918年,寓居境内的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杨小楼、王瑶卿等生、旦、净、丑名家150余人。此间,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京城的局面。1919年后,京剧名伶大量涌现,流派纷呈。“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芬、尚小云、荀慧生;“四大须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四小名旦”中的李世芳、毛世来、宋德林,均寓居区境内,并就演于此。他们的演唱技艺各有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流派,乃为京剧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清道光以来,聚集于宣南的京剧班社主要有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嵩祝成班、新兴金钰班、大景和班,时称“七大名班”。光绪年间,京剧班社渐增,落脚于区境的有同春班、永庆社、同庆社、小长庆班、福寿班、春庆班、庆寿班等。到了民国时期,京剧戏班一律以“社”字命名。1912年至1948年,区境内有庆和社、和春社、胜云社、喜庆社、庆光社等70多个。北平和平解放后,将京剧班社改称剧团。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驻足和活动于宣武区的京剧团有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宝华京剧团、明来京剧团、同和京剧团、新兴京剧团等10个京剧演出团体。进入70年代后,座落在区境内的京剧演出团体开始调整和外迁,至1994年,宣武区内仅有风雷京剧团1家,亦是北京市唯一的区属京剧团。

[发表/查看评论]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