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情在农村 >>正文
游走他乡路 思乡情更切
2012-3-19

作者:肖秋玲   |   来源: 楚网

       一路穿过漫天遍地的油菜花,一路打听田间的农户,在一排路边的大棚旁我们终于找到胜利村二组罗雄的家,一间有些陈旧的瓦屋。屋旁搭建了一间二十来平方的杂物间,空敞处摆放着一个抽沼气的泵,屋前屋后的菜园郁郁葱葱的。

看来了客人,正在收拾菜园的大爷迎了过来,热情招呼我们到屋里坐。原来此人正是罗雄的父亲,当听说我们的来意后,大爷告诉我们罗雄去修沼气车了,一会就回来。我们索性和罗大爷一边闲聊一边等待着我们的主角登场。

罗大爷家八个子女,罗雄排行老幺,今年42岁。罗大爷两老年事已高,平时和罗雄一家人住在一起,生活费用则有其他子女共同出资赡养。正说着,闻听屋场外隆隆的拖拉机声,开着座驾的主角回来了。

只见罗雄身着安全色的橘红上衣,面庞黝黑,身手敏捷地倒车停稳,走下车来。当见到家里陌生的面孔时稍有一丝腼腆。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很爽朗地和我们攀谈起来。

年少辍学 裁剪为生

我们家姊妹多,父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常年在地里劳碌奔波,可一年到头仅有的几亩薄田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温饱。每当看着父母亲常常因家里的拮据而折磨得愁眉不展,父亲日渐佝偻的腰身,母亲逐日憔悴苍老的面庞,我都为自己不能为家里分担而着急,眼看着初中即将毕业,经过再三考虑,我忍痛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学业,1983年秋季辍学回家,那年我十四岁。

从小身单力薄的我干起农活格外吃力。刚下田跟着大人劳动时,手脚全是打的泡,几天下来不能动弹,不仅不能跟家里分担而且还拖后腿,现实的挑战让走出校门的我很迷茫,脚下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早前在农村,下学的年轻人都会想法学门手艺,现在来说叫一技之长维持生存之本。我也不例外,通过打听,临村白水淌有个裁缝收徒弟,就这样,在亲戚的介绍下,我到八里外的邻村拜杨尚培作了师傅,开始学裁剪。

我的勤奋好学深得师傅的喜欢,不长不短的三年学徒生活结束,我顺利出师了。靠着手艺,我陆续到周边乡镇个人裁缝店和服装厂做事,一干就是六年。生活的不稳定,让我不得不中途放下裁剪去宜昌的工地上打小工贴补家用。

在农村,年轻人成家比较早,1991年,我22岁,经人介绍,我和爱人结婚,成家后不久,我们自立门户。不到五亩的农田辛苦干下来,一年毛收入不到三千块钱,除开公粮水费“三提五统”一千多元,生产成本约一千五百元等开支,余下的钱不到五百元,家里人吃饭都成问题。一年后,孩子出世,家里的开销日益加大,作为一家之主的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初为人父,来不及细细体会孩子的咿呀哭闹,来不及给小孩抓周,我满含希望带着家人的期盼随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南下广东。

随友南下 酸甜为伴

怀揣着梦想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拥挤颠簸,从未出过远门的我们终于疲惫不堪到达广州。

夜色中的广州火车站川流不息,夹杂着各地口音的旅客在身边来来往往,陌生的城市,充满新奇的我们来不及多看两眼,就随前来接站的老乡乘车前往即将落脚的地方。

落脚点远离广州市区,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多的是整齐的厂房,形色匆匆的路人,南腔北调的口音,顾不上多想,一路舟车劳顿的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就躺下了。那一夜,既劳累又兴奋,辗转反侧。一起去的几个人在老乡的安排下先暂时住了下来,等待择日进老乡所在的服装厂去面试。

没过几天,老乡通知我们去面试,学过裁剪的我胸有成竹地走在一路人的前面,满心喜悦地憧憬着未来。

面试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没有我。原因很简单,工厂目前更需要女工。离家千里,人地生疏,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工作无着,面对的一切让满怀信心的我心情跌落到了冰点。同去的乡友陆续有人离开返乡了,我该何去何从?正当我准备打起背包的时候,老乡告诉我,他通过关系让另一个做版房指导工的老乡把我疏通进去了,就这样我留了下来,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这一次的挫折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体会。

工厂里的服装裁剪不同于手工店的操作,很多工序靠机器设备进行流水线完成。为了尽快让新员工上手,厂里有时让老员工带新员工或是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有过缝纫基础的我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工艺,安排做平车,工作渐渐走入正轨,一个月收入三、四百元。

身边来自天南地北的工友们日渐熟悉,关系都相处融洽。随着操作日渐娴熟,工厂包吃住后,按件计酬的我手里有了点积蓄,每月发工资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偶尔给家里捎个口信,听到儿子喊我“爸爸”时,心里的那个激动没法说,真过瘾!干活更带劲了!

在外打工的人都多少尝试过四处漂泊的滋味。沿海的服装加工企业竞争很激烈,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是私人合伙投资的。那几年,为了给家里多挣点家用,我总是频繁的在各个服装厂之间停留。福建呆过,广州干过,停留时间最长的算广州的梦鸟制衣厂,干了六年,在外游走打工的生活很辛苦,为了多挣钱,我和屋里的媳妇子商量,等孩子稍微大点就跟我出来一起干,小孩交给我爹妈帮着照看。1997年,媳妇把家里的农田交给爹妈打理,小孩跟着他们一起生活,一切安排停当后,她出来和我一起在厂里打工。平时她可以拿个八百多块钱,加上我做版房指导,刨开平时吃住花销两个人可以落个四、五千块钱。那两年有了点积蓄,我抽空把家里的老屋翻修了一下,算是旧貌换了新颜。

那时,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我爹妈在屋里带我伢种田,生活上多少有些改善。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回,特别到了春节,那是我们最期盼也最焦虑的事,不说在路上来回冤枉花的那么多路费,就是花钱都难得买到来回车票,每到逢年过节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排长队恨不得打地铺买票。那个滋味是五味杂陈,辛酸中浸着高兴和开心!快要回家团圆了!

每次回家看到家乡一点点喜人变化,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惠及千家万户,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农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裕。而沿海大部分企业在经历了经融风暴后,很多企业工厂纷纷破产倒闭,外地务工者面临下岗失业的压力,收入也大不如前,我们两口子一个月也只拿得到三千来块钱。而长期在外游走打工的我们居无定所,常常遭受当地人的歧视,同工不同酬,而在家只要肯吃苦,多勤劳,在家附近找个活干,收入也不低,而且这些年家里的老人,小伢都关心照顾的太少太少了。

在外打工不如就近干活。我们两口子一商量,在农村开辟一个新天地! 2007年,在外打工漂泊了15年的我们婉言谢绝了老板的一再挽留,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重返故里 不畏艰难

也许是打工时见的多,听的多,眼界逐渐开阔,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学会了乐观面对,这也许是我打工生涯中最大的收获吧!

回家后,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胜利村的“滋宝”西瓜远近闻名,市里大力支持,村组干部在镇长、村书记的带领下,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西瓜供不应求。看到村里的大好形势,我和媳妇子决定从头学种西瓜,好好打理我们不到五亩的责任地。刚开始我们对西瓜技术掌握不到位,瓜苗培育出现了问题,误了播种的黄金时间,收瓜不成反而赔了本,如今本地的农业技术部门经常下田到户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我们的西瓜越种越好了,收入也大幅提升。现在我们农忙时一心一意在家抓生产,麦瓜棉套种抓收入。自己筹资将近三万块钱买了辆农用车专门拖沼渣、沼汁为周边农户服务。农闲时我和媳妇子到工业园区打零工,一个月可挣两三千块钱。一年下来,我们家毛收入接近六万来块钱,纯收入近五万,也算是步入小康,而且家里家外都顾着,再劳苦也是种安慰。

任重道远 信心乐观

如今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成人,我打心眼里高兴,可是想到小孩因我们常年不在身边,幼时玩耍烧残的手指,做大人的深感愧疚。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花了接近三万块钱为儿子做了脚趾头移植。2010年,儿子顺利考入武汉一所大学,这些年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虽然回来后有很多人找上门邀请我到外地服装厂上班,但想想成家时一年纯收入才五百元,如今国家的各项补贴一年近400元,我更愿意留在本地发展。

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买了电脑,牵了网线,业余休息时,自己上网看看新闻,随时掌握时事政策,有时也听听歌,放松一下自己,既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更多的讯息,更重要的是改掉了以前三五人聚一起就打牌赌博的习惯。

从我这么些年的打工亲身经历,我一直都在想,也一直很困惑的是,我们的农民工什么时候能像城里的人在就业时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呢?我们也会头疼脑热,生老病死,当我们自己动不了的时候,除了身边的亲人、朋友及时给予我们贴心的关怀和照顾外,我们还有别的途径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吗?我们农民工什么时候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低廉或是免费的岗前培训,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而不是单靠老乡,亲友的介绍,只能到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打工挣钱呢?我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机会挣到更多的钱,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相信,就算有再多的艰难和困苦都不怕,因为曾经打工收获的乐观让我更加信心满怀;我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阳光普照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