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情在农村 >>正文
让清涧道情在黄土地上独放异彩
2012-3-12

来源:榆林日报

   1113,榆林市清涧道情研究会成立。在历史上,清涧属道教活动的重要地区,清涧道情是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道情产生于唐代,最早是道教观内咏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后来吸收了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南宋时期,道情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道士们用它演唱民间和历史题材的故事以招来听众。明清以来,清涧道情渐渐广泛流传到民间,道情那种悲壮、凄惨、伤感的曲调,恰好抒发了社会上最基层民众悲伤的情感,因此处于最基层人们乐于学唱,题材也逐渐广泛化,与民间歌谣相结合,发展成许许多多的曲种,演变成地方剧种。道情戏,一直是以广场艺术形式流传于民间,演出的剧目有《刘来还愿》《十万金》《湘子出家》等,大都是宣扬道教思想的戏及少量的民俗戏。曲调有平调、十字调、耍孩调、西凉调、一枝梅等。乐器有鱼鼓、简板。其演员服饰,男角一般身着道袍,手执佛尘;女角身穿彩服,一手持扇,一手持帕。生旦相间边扭边唱,有时也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
  清涧道情来源于民间,也广泛流传于民间,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时只唱不说,是民间心声的自然流淌,所以久唱不衰。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加之受当地民歌小调的影响,清涧道情通过艺人们不断加工提炼、创作,形成了民间清唱形式的道情,被搬上舞台。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在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清涧道情获得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活力,拓宽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现了三个辉煌期,成为祖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第一个辉煌期在1935年党中央到达陕北后,苦难深重的陕北人民翻了身,促使清涧道情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劳动人民用道情的形式尽情歌颂救星共产党,表达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特别是由道情改编的现代剧《减租会》,其中的一段独唱《翻身道情》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出了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心声。这段独唱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时获得了极大成功,也首次把这一民族声乐的瑰宝推向世界。直到今天,这首歌仍久唱不衰,成为清涧道情的一个重要标识。此后,道情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曲调上、乐器上还是唱词格式上都达到丰富多样化,除了有传统的曲调外,还有二流水卖油郎泪板介板大起板等;乐器有板胡、二胡、低胡、四音胡、三弦、笛子、管子、铰铰、碰铃、简板、枣树梆子等十几种;剧目有流行的《家庭图》《结婚图》《王长生揽工》《纺纱》《禁洋烟》《小姑贤》《闹书馆》《张连卖布》《减租会》等。
  第二个辉煌期在上世纪60年代,清涧道情坚持古典与现代戏一齐上,一些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道情剧团创作演出了不少的现代剧目如:《挑女婿》《两亲家》《赛畜会》《劝婆姨》等多不胜举。艺人们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加速了对道情的改革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一套针线过门,增加了相符曲调,适应了剧情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无根道情咳咳腔,增加了相应的词格。特别是清涧县人民剧团排演的大型道情剧《赛畜会》代表榆林地区在陕西省第二届戏曲创作观摩大会上演出,誉满省内外,受到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亲切接见,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第三个辉煌期在上世纪80年代,清涧县人民剧团排演的大型道情现代剧《接婆姨》,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赴省城演出后被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播放,获得文艺界广泛好评,时任省委书记的马文瑞亲自接见全体演职人员。清涧道情音乐优美,节奏明快,高亢雄浑,委婉清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古老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民间艺术小戏,它体现了黄土文化的本质,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1985年榆林地区清涧道情协会成立,清涧县文工团被改名为清涧县道情剧团,成为当时全区唯一的道情专业剧团,这一系列变化无疑对清涧道情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清涧县专业和业余的演出团体遍布城乡,拥有十几个业余道情班子,一年四季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上,成为清涧农村独特的文艺景观。在县城每个休闲娱乐场所,都可以听到清涧道情的丝弦和歌唱声,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涧的道情演唱人员遍布榆林、延安等地,凡是搭班子唱道情的地方,骨干人才大部分是清涧人,因此清涧被人们称为是道情窝子
  今年,清涧道情被陕西省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清涧道情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清涧道情在继承、发扬、提高方面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首先是传承方面出现危机,一些知名的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当中已很少有人会唱道情,处于后继乏人的困境。其次是发展缓慢,自道情剧《接婆姨》之后,20年的时间里,再未出现称得上经典的剧目。虽然近年来也有不少著作出版,民间道情班子也深入农村演出,但在研究创新方面深入不够,剧本、音乐、唱腔和演艺人才等方面没有大的突破。清涧道情称得上是地方小戏,但其宣传普及的地域很窄,不要说外地人,就是榆林城里的人,大多不知道情是什么。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成立榆林市清涧道情研究会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引领、带动、促进清涧道情的艺术发展,可以把清涧道情向市内外、省内外宣传推广,可以使清涧道情进一步融入全市的文艺、文化活动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邓世荣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