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求财问计 >>涉农政策 >> 农村改革 >>正文
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的误区与对策
2013-5-31

当前,我国将城镇化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据有关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对日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2002年—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为1.3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和2009年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下降到1.23个百分点,但2011年又回到1.35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2012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2002年上升了13.48个百分点。10年间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进城,城镇化蕴涵的内需潜力巨大。

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机理

(一)城镇化扩大社会生产性需求

1.城镇化发展有力地扩大了再生产的劳动需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劳动力被拴在农业生产上,土地的人均劳动产出率较低。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释放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劳动力资源浪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

查结果推算,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6亿人,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如此庞大的劳动力需求正是生产性需求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在城市可获得比农村更高的收入,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大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为机械加工等各类制造业、建筑业和旅游住宿餐饮等各类服务业提供大量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资源。

2.节省工资成本,扩大了原材料需求。雇用农民工比雇用本地城镇单位人员可以节省工资成本。以2009年数据为例,外出农民工工资是每月1417元,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是每月2687元。大量相对廉价的进城农民工使得大批企业得以通过低廉的成本进行运转,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扩大再生产,从而再一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本地非农就业机会也随着城镇化发展而增加,劳动力就地转移逐步加快,本地农民工也快速增加。与此同时,不断减少的农业劳动,力使得土地人均产出效率不断增长,加上不断扩大的再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原材料需求。

3.产生了投资需求。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使城镇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必然产生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加速房地产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产生新的供给,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有测算表明,城镇化每新增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投资6.6万亿元,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我国10万亿元的出口。

(二)城镇化扩大居民生活性需求

城镇化的推进有力地扩大了居民的生活性需求,包括生活必需品需求、住房需求、精神需求以及奢侈品消费需求等。

城镇化过程是农民变为农民工并逐步转化为市民的过程。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农民工市民化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创造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必需品需求逐步减少,教育培训、住房交通、社会保障、旅游娱乐等需求逐步增加。数据显示,1990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54.2%35.7%。同时,随着国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一系列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老百姓逐渐敢于消费、乐意消费,从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

推进城化的误区

(一)认识上的差异

1.对城镇化扩大内需的理解比较狭隘,一些地方没有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发展理念,认为只有农村变成城市,农村建设得像城市的模样才算城镇化,才能大规模地扩大内需。这些地方一旦缺乏城镇化的区域整合能力,就会弄得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

2,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超越现有工业发展水平,盲目加快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失调。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必然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必然产生大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这就要求工业化发展来提供产品的供给,需要加工业、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一些地方工业发展为了迎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项目引进把关不严,耗能过高,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下降,对宝贵的土地资源没有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严重下降。

(二)政策上的不力

1.忽视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缺乏规划指引,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同一地区不同类别规划之间冲突频出,建好了拆,拆了再建,盲目扩建,贪多求洋,或是“千城一面”,不注重生态和安全评估,对城镇化过程中历史文化元素的考虑不足。为了大规模扩大城镇化投资需求,一些地方决策失当,一味追求大干快上工业项目,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也不理性,投资失误后惩罚机制不到位,使得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在最需要的地方。2000年—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78%,而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45.9%,城镇化的集聚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2.忽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1年,举家外出农民工为3279万人,占当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的12.9%,农民工仍以劳动力流动为主,而不是以举家迁徙定居为主。另有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的消费只占收入比重的42.75%,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低31.21个百分点。同时,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转化为新市民会增加城市管理的诸多成本和压力,在政策推动上并不尽力。

3.城镇化过程中对利用民间资本的利用不够。一些地方注重发挥国有大企业和国有资本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忽视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的作用。部分国有投资很大程度上迎合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或不尊重市场,或不讲究效益,或不顾老百姓利益,特别是为短期效益上马的国有投资,需要反思。

4.不重视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一些地方愿意把资金投到特大和大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上,加之城镇的等级化行政管理体制使得分配资源的权力集中在大城市,使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更是难以付诸实施。这必然导致农民大量进成本很高的特大和大城市务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难以发展,一些地区的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匹配的劳动力缺乏。

对策建议

(一)科学理解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内涵

1.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东部沿海地区可形成成熟的城市群以促进发展,并通过城镇化来大规模发展不同层次的服务业扩内需。中西部资源条件好、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要通过逐步推进城市群壮大并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扩大内需。西部地区一些生态脆弱、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差的地方并不适合大力推进城镇化,更迫切的任务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城镇化必须量力而行,很多农村要保持农村自然的本质,不是全国的农村都搞“迁村并点”、“合村并居”的城镇化。

2.让农民清楚地了解国家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消费意识,帮助其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提升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水平,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为他们未来进城务工打好基础都是通过城镇化扩内需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对于已进城的农民工,提高其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新的技能,养成新的消费习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也是通过城镇化扩内需的重要内涵。

(二)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四化”并举内需

通过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既要吸取欧美金融危机的教训,注意防止“去工业化”和“实业空心化”,又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化道路,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供给动力。

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本质是不错位发展,相互协调、齐头并进,促进工业现代化,有序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同时,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协调的“四化并举”,必须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守好18亿亩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红线,只有“三农”稳,扩大内需的根基才稳。

(三)坚持规划引领和科学决策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引领,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防止“见物不见人”的“空城”现象,积极提高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既要考虑当地发展现状和资源特色,不搞“千城一面”,又要考虑人口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的有序转移,不盲目地攀比大城市和上级城市的建设规模,更不能搞“半拉子”工程:既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古迹文物的保护,又注重生态和安全评估: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不乱圈地,又严格保护耕地,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有序推进城镇化来扩大内需。

(四)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加快推进进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城镇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促进他们享受和城市人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消除低收人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迈进的制度性障碍。据有关数据测算,农民工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农民平均消费水平的近两倍。据2010年的数据,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6倍。在目前消费水平下,城镇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长1.2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GDP增长0.4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转化为真正的新市民对内需的强大驱动力。只有加快农民工的转化并降低他们对各种消费的预期,才可以释放更强劲的内需动力。

(五)加大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民间投资很多是通过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工具来实现的,可聚集众多居民储蓄和投资,为更多的老百姓带来财产性收入,增加中低等收入者财富规模,刺激民间消费。民间投资的产权保护和投资效率较高,也更讲究投资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防止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和低效投资,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同时,民间投资增长可以缓解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为新转入的城镇人口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保证了居民收入增长。

要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市场准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向一些公共性、准公共性服务行业流动,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扩大内需。

(六)充分挖掘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对扩大内需的潜力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拉动内需的能力并不比大城市差。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产生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文体设施、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一大批投资需求,可承接大批本地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就地产生大量生活性需求,带动大量民间投资,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进而增加大批就业岗 位,促进群众增收,进而再次扩大内需。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为加速盘活土地要素、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还把大中城市房地产的投资转移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既推进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又利用城镇资金发挥房地产在拉动GDP增长中的作用,促进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和鼓励“就地就近城镇化”,减少大规模异地流动的社会代价,解决农民工异地文化融人问题,改变当前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实际上并没有市民化的“半城镇化”状态。要抓紧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安置,减轻外出务工成本,逐步消除“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要出台政 策消除由于行政等级权力限制而导致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享受不到应有的城镇化发展待遇,确保国家城镇化发展重点和政策落实的主体一致。

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遏制地区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东部沿海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更加依托县城和县域中心镇来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实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点,就是培育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 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别是 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但是,切记不要盲目无序地发展小城镇,不能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城镇化倾向。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