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未来农村 >>正文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2-28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

  1.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重大步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要有城市的和谐,更要有农村的和谐。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21.6%。其中,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为12.1%,农村社会发展的实现程度为33.1%,农村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为69%,农村人口素质的实现程度为15%,农民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为28.7%,农村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为-22.4%。如果农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突显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就是要协调利益矛盾,消除过大差异,维护社会公正,保持安定有序。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反差。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221,绝对额相差7328元。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2004年,占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3%的义务教育经费,仅享有25%的公共卫生资源,农村文化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面貌存在巨大反差。2004年,还有46%的村不通自来水,4%的村不通汽车,7%的村不通电话,相当多的村没有卫生厕所,没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四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存在巨大反差。19902004年的15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率有10年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1997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9年低于城镇。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8%,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4%,均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我国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农村,出路也在农村。正如温家宝总理讲的,“只要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中国就不愁发展的空间”。多年来,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65.7%1990年为53.1%2000年为38.2%2005年为32.9%。也就是说,占总人口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社会1/3的消费品。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一方面有利于刺激和扩大中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农村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创造对原材料工业品的大量需求,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当前,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令人担忧,不少地方已受到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除工业污染外,每年有近30亿吨的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每年使用的4600多万吨化肥和约30万吨农药,利用率仅为30%40%左右,这对耕地和水资源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是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我国有2.49亿农户,户均耕地为7.3亩。因为分配承包地要肥瘦搭配,远近结合,每户耕地又被分为若干块。这种状况增加了我国发展农业集约经营的难度。尽管这些年,我们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摸索出了在农户小规模生产基础上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但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还比较小,带动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集约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达1.5亿,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提高农业生产率难度很大。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只相当于北美国家的1%,也只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我国农村劳动力富余人数众多,即使转移出一半,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每人占有的资源也十分有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不容易。

四是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与农村要素外流的矛盾。发展农业要靠投入,但农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不断流出农村。19982004年,我国净减少耕地1.08亿亩。农村储蓄资金等要素外流问题也比较突出。从各国的经验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作用,农村生产要素容易流出农村。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要素投入,农业就可能受到削弱,农村就可能出现衰落。

   除上述矛盾之外,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加强国内产业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入WTO以来,在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外农产品进口也快速增加,并在2004年首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达46.43亿美元,2005年逆差仍达到11.38亿美元。今后农产品贸易逆差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农户生产和加工企业已产生了不利影响,突出的有大豆和棉花两大产业。大豆进口量已大大超过国内产量,棉花进口量也占到国内需求量的40%。这种状况,抑制了市场价格,影响了农民增收,冲击了国内加工业。现在贸易保护呈加强趋势,许多国家都纷纷利用贸易保护措施和技术壁垒控制国外农产品进口,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3.从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又是《规划》实现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12.4%,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影响没有减弱。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具有特有的多功能性。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要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具有生态功能,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展现了现代农业文明成果,传承了农业传统文化,对推动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农业的看法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深刻道理,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部署。

一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标,这就是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这些指标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和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要求,坚持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是积极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二是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要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在改善农村面貌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在培养新型农民上,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在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上,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转向农业和农村,鼓励金融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在深化农村改革上,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这六个方面贯彻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三是要使农业和农村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14项重点工程。包括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种养业良种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送电到村和绿色能源县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些重点工程都涉及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关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应当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加大农业改造和农村建设的力度,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和普遍的趋向。在上个世纪60年代,韩国把重点放在扶持国内幼稚工业的发展上,使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同时,工业与农业发展失衡,城乡差距急剧扩大。为改变这种状况,从1970年开始,韩国在全国实行“新村运动”。在70年代初,重点是大规模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村民民主讨论、自主选择,政府给予补助。在70年代中期,政府又推出了增加农民收入计划,重点支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到70年代后期,重点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来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村自立发展能力。在“新村运动”的头十年,韩国政府累计投入2.8万亿韩元,参加新村运动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经过建设和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逐步接近城市居民水平,到2004年,韩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0.84。韩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实现了城乡工农协调发展。

但也有一些国家在这个阶段走过一些弯路。比如拉美一些国家,虽然发展的起点不低,工业的基础不错,农业的资源丰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农业缺乏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持,加之放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了社会公平失衡,国家政局不稳,经济大起大落,错失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我国有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上,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从有利方面看,我们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有全党全社会对“三农”的高度重视,有农民群众改变农村面貌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二三产业的比重占到87.6%,城镇化率超过43%,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可以说,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必要的物质基础。

但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最多的农民、历史最悠久的农村,与其他国家相比,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困难会更多,任务更艰巨。目前,东、中、西部的农村差异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东部地区分别低22.2个百分点和45.6个百分点,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分别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至少落后10年和5年。全国农村还有2365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有近5000万低收入人口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

建设新农村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中央反复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全面理解“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到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政策界限。为了贯彻中央的精神,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准备在全国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村,采取科学规划、集成资源、省部共建、以点带面的办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