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低碳村庄 >>正文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村庄
2012-4-2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余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对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对气候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就是一种表现,如我囯今春北方低温、西南干旱;夏季南方洪氷,北方酷暑。从世界范围看,北半球酷热,南半球酷寒等等。这些极端天气已成为今年的气象主题,是对地球人类的警告。长此以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不可持续。

  前两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自然资源消耗速度过快。报告中有一个述语,叫“生态足迹”,又称“碳足迹”。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生态足迹”是指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包括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资源废弃物,平均每人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按照这一计算方式,我国的“生态足迹”为每人1.6公顷。这表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13亿国人,要保持每个社会成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么扩大现有的土地和水域面积,要么将“生态足迹”缩小到可以承载的每人0.8公顷。前者显然不可能做到;后者则要求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內外环保专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消耗农田、木材和水等自然资源的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两倍。

  发展低碳农业,建设低碳村庄,是一项既艰巨但又不可回避、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任务。据地质部门调查,占我国国土面积13%的土壤受到污染,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既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又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是当务之急。农业很多环节都可以做到低碳。比如现阶段,农业用水方式极不合理,耗水过多;化肥利用率低,除农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氮流失于大地,造成环境污染。据专家计算,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增加8倍,而氮肥用量则猛增55倍。化肥的过度使用,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

  低碳农业不仅要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节约用水,而且在农业的种植、养殖、运输、加工等过程中,也需要减少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整体降低农业能耗和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更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此外,还需要持续的植树造林,进一步扩大林木覆盖率。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生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舍与得的关系,也就是得与失的关系。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则难得,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例外。要减少碳的排放,就必须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为淘汰落后产能,今年我国将要关闭众多家钢铁厂、水泥厂,不舍此就收不到减排的效果。对我们每个村庄来说,同样如此。不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付出,就不会有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权衡利害得失,趋大利而避大害。

  二是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与子孙后代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截然的对立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取得双赢。然而,我们许多地方和村庄的发展,却是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沉重代价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如果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但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后人就无以为继。若生态恶化得不到扼制,别说子孙后代,我们也将承受愈来愈多、愈来愈重的生态灾难,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三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也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发展低碳农业,打造低碳生活,并非只是国家的事,它与我们村庄、我们每个人都紧密相关。重要的是树立低碳观念,引导低碳消费,转变行为方式。要从我们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简单的亊做起。比如,节电、节油、节水、节约煤气等等。那种以邻为壑,把生态污染转嫁给别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利己”而不“损人”才是和谐的结局。

  (节选自作者在我省第四届村官论坛上的讲话。)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