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农村风俗 >>正文
新农村传统建筑风格流失
2012-10-17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以农民集中居住点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各地纷纷掀起了拆除原自然村庄房屋、兴建农民集居点的热潮。如今,一处处农民集居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排排农民住宅楼房拔地而起,十分气派。

  然而,遗憾的是,在个别地区,拆迁使得不少老村庄渐趋消失,不少古民居、古祠堂、古石刻、古桥、古井等古文化遗址渐渐不复存在,一些具有民族地域乡村自然生态文化特色的村庄也逐渐被一个个千篇一律、面孔雷同的新农民集居点所取代,失去了农村民居和农家小院的特有韵味。这些集居点建得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

  这种农村建房的“仿城现象”,使农村的传统建筑越来越少,传统的建筑特色、建筑风格、建筑文化逐步失宠,进而可能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坐落着著名的爨底下村,因其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较好且集中,并且有76家保存较好的农宅可供游览,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

  国庆节期间,《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程来到爨底下村。记者发现,虽然爨底下村路途曲折遥远并要35元的门票,但往来车辆依然络绎不绝。这个元宝形的小村落最大的看点是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是京郊少有的古村落景观。

  其实这样的村庄在以前并不稀奇,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的开发建设,很多传统的老建筑已逐渐消失,很多人只有来到爨底下村才能找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建筑和回忆。

  在北京机场第二高速沿线,有一片山西风格的建筑正在施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子里散落着各种破旧的瓦片,窗户,石碾子、石磨等。据其开发商王老板介绍,这些东西都是他在山西买来的宝贝,而这些都要运用到别墅项目配套的饭店建设当中。他带记者参观了几间已经竣工的房间,里面的窗户、摆设桌椅等都是旧的,其风格让人感觉如同进入了山西的乔家大院。

  王老板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山西淘这些东西,那边很多村庄都拆了,这些在当地并不值钱的旧砖瓦、旧窗户在他眼里却都是宝贝,辗转千里运到北京,重新建造一座山西风格的“旧”院子。

  当记者询问这样的建筑风格能否吸引人时,王老板自信地说,现在农村越来越像城市,而城市的农村老建筑肯定有人喜欢。他指着破旧的窗户图案告诉记者,对这些东西懂的人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与北京的情况类似,民族众多的云南省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随着社会加速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加快,除了挂牌保护的文保建筑外,大量民间古老建筑都被拆除。在城乡建设拆旧建新过程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建筑遗物在地方很多人眼里只是“旧货”,而在发达省市很多人看来,这些遗物却是文化艺术品,纷纷前来收购。

  人们对古老村庄的向往恰恰反映了我国传统农村正在消失。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以上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省市,而是全国性的问题。

  曾经以南方水乡、中原村落和塞外游牧生活为代表的风物各异的中国广大农村,现在几乎被清一色、缺乏个性的水泥建筑所覆盖,即使在偏远的的西北省市也很难找到独立的传统村庄存在,大都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包围或取代。而以依顺自然、追求地方个性为审美特点的乡村建筑风格,受到严重的挑战。

  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许多地方的村委会建设和小城镇改造,已经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物在刚开始时也许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但从实际来讲却并不实用,不一定适合我国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

  对此,有人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人们的一时冲动,而是因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建筑文化理论中的一些元素被迷信化后,引起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否定所致。毫无疑问,当人们在失去传统建筑文化,又没有接受现代人文与美学观念熏陶之时,便出现了建筑观念上的空白,而在西方建筑思想与技术的冲击下,使我们一度迷失在钢筋混凝土的西式建筑中,以致竞相出现了大面积的建筑垃圾的矗立。这种建筑可以说是对自然的一种侵犯或漠视,既没有整体规划,又没有顾及自然形态。

  如何拯救日渐流失的村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指出,与完全不应当市场化的自然文化遗产相比,对古村落和古村落文化的保护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而在于如何让古村落的生活方式和谐地融入现代社会。

  他认为,应当采取联络性规划、务实规划的方法与态度,以村民和政府为主导力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标准,进行有序、适度的开发,才能使村落文化焕发生机。

  也有专家认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绝对排斥欧式建筑物风格,但这不等于可以照抄硬搬别人的模式。应该找到适合于我国农村各地实际的建房模式,创造新时期自己的建筑风格。许多村落民居虽然略显破旧,但却是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定型的,是人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晶,这些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传承、借鉴和发扬,切不可邯郸学步,既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又丢失了自我。

  事实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传统建筑文化理论中,虽不全是精华,但也不全是糟粕,它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子,最基本的是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建房筑屋一般都是坐北向南,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的环境,为避风、采光而做出的选择。屋院建设依山形地貌顺势延绵,并建在山南水北向阳处,而不会建在山北水南背阴地里。实际上这都是顺乎自然、注重生态的表现。

  新农村的建筑丢弃了农村传统文化特点,使农村传统文化根基不保。传统文化区别与现代文化而存在的精神内核就是其不可替代的传统性。农村其实就是环境古朴、民风淳厚的代名词,然而许多地方古朴民居已全部变成统一划齐的西式小洋楼,如果所有农村建筑和布局都变成整齐划一棋盘式欧式别墅格局,农村传统文化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基础吗?

  正因如此,在有的村庄里,尽管农民住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欧式别墅,但他们开展农家乐的地方还是保留了典型的农村传统民居,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中国的农村,在这样的环境中,农村传统文化才能够被更好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应随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而不同,以体现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传承。比如,浙江省诸葛八卦村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就有很大差别,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也有很大不同,还有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等都不一样,而且其风格和特色都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信仰、生产特点、风俗习惯等十分贴切。它们都是真正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优秀建筑,堪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瑰宝。如今,这些民居虽历经沧桑,但建筑的一些民族地域和乡村文化特色等仍保存完好,时至今日,仍能折射出昔日的风采神韵,显示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有代表性的乡土生态建筑模式,都是在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总能令人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因此,有专家指出,当前,各地在推进农民集居点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村文化特色,而决不能搞千篇一律,万村一面。

  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国际的。现代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风格不是简单的复古或者崇洋,而是需要加入中国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最新的工艺技术,而建筑艺术的实现和其他艺术不同,每个错误都需要若干年来纠正。

  然而,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多形式、多模式的新村建设正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村建设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新村建设中存在的忽视农村文化的现象,致使建起来的新村、新房缺乏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势必破坏我国农村的乡土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将面临丧失风险

  相关阅读:

  未领证办婚礼 双方分手男方拿回一半彩礼

  陕西农村结婚习俗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