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组成人员
组长:马凯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肖亚庆国务院副秘书长
林念修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曹健林科技部副部长
刘昆财政部副部长
成员:鲁昕教育部副部长
毛伟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汤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翟青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王昌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钱克明商务部副部长
孙志刚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潘功胜人民银行副行长
黄丹华国资委副主任
张志勇税务总局副局长
刘俊臣工商总局副局长
陈钢质检总局副局长
孙华山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贺化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陈左宁工程院副院长
周慕冰银监会副主席
刘新华证监会副主席
梁涛保监会主席助理
刘琦能源局副局长
许达哲国防科工局局长
三、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
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按程序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6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事实+
解析“小组”如何治大国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时常也能听到“xx小组”这样的提法。“小组”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它们如何成立,如何运作?它们的权力究竟又有多大?
2008年之后,在中央文件中将“小组”这类机构统一称为“议事协调机构”。而由党和军队最高领导人亲自担任组长的小组或许不只是“议事协调”那么简单,如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皆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规格高于中央各部委,直接向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负责,是协调决策相关领域问题的最高领导机构。“小组”的规格有明确区分,一般“领导小组”的规格要高于“工作小组”。
在中国,“小组”是党政系统中常规治理方式之外的补充,并在特定时期,拥有跨部门的协调权力。一般来说,国家级“领导小组”的领导成员都由国家领导人“兼职”。负责人级别越高,“小组”协调和执行能力也更强。
这些神秘的小组既不挂牌子,在党的组织机构名录也找不到它们。它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不单独确定人员编制。很多领导小组虽为常设,但并不需要日常办公,多数只在出现了需要应对的重大问题时,以组长牵头组织联席会议、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完成决策。(腾讯新闻综合新华网、中国广播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