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农业博物馆 >>农业博物馆 >> 农业文明起源 >>正文
新石器时代末期史前稻作农业的成熟
2014-5-16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史前稻作农业走向成熟,为史前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可以长江下游地区这一时期前段的良渚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这一时期后段的石家河文化为代表。 

 长江下游地区年代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发现较早,但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发现的。1956和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并先后二次发掘了浙江吴兴(现湖州市)钱山漾遗址。在这里除发现大量的石器、陶器、竹木器、丝绸和草编织物外,还发现稻谷、桃核、菱角及“甜瓜子”、“蚕豆”、“花生”等植物遗存(29)。这是良渚文化史前稻作农业的首次考古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浙江省文管会在杭州水田畈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同钱山漾遗址一样丰富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史前稻谷的再次发现,肯定了良渚文化是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30)。从而也说明中国稻作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达到较成熟的水平。 

 以后,良渚文化稻作农业遗存发现得更多。有学者统计在长江中下游共发现出土史前稻作遗存101个地点,长江下游44个,中游有57个;在长江下游的44个地点中,仅良渚文化的地点就至少有20个,占长江下游总数的约50%(31)。良渚文化发现出土史前稻作遗存的地点比中国任何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都要多。 

 1992年南京博物院在吴江龙南遗址的发掘,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良渚文化时期大型禾本科花粉大量增加,表明人们种植水稻的面积扩大(32)。更重要的是,还利用植物蛋白石的分析方法,判明了良渚文化的水田位置、稻谷类型,并进而估计了稻作产量。在良渚层之下发现有适宜生长在半沼泽地的芦苇植物蛋白石,良渚层之上两层分别有古代和近代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由此表明,龙南的良渚文化层很可能就是良渚人耕种的水田。经鉴定分析,良渚文化层的土样中含有大量粳稻植物蛋白石,并出土有炭化粳稻。这为考古探寻史前农田遗迹开辟了一条新的科学途径(33)。 

 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也是以稻作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部门。在石家河文化的一些遗址中常发现有炭化的稻米和稻壳,尤其是各遗址发现红烧土中普遍羼合有大量的稻壳和稻草,表明这时的稻作农业生产已普遍成熟起来。除农业生产外,人们还饲养有猪、狗、牛、羊、鸡等家畜,并从事渔猎和采集等辅助经济活动。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稻作农业的成熟促进了石家河文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石家河文化铜的冶炼和铜器的使用就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在石家河遗址群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邓家湾(38)、肖家屋脊(39)多次发现大小不同的绿松石铜矿石(孔雀石)块,小如指头,大似鸡蛋。特别是在罗家柏岭遗址还出土了5件残铜片,为研究石家河文化铜的冶炼和使用提供了重要证据(40),表明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铜器已在长江中游地区率先出现。石家河文化也发现了几百件玉器、多为玉人头像牌饰和坠饰、蝉形饰、龙形饰、凤形饰、璧、管、环等装饰品,表明也出现了专门的制玉手工业。石家河文化时期还有先前时期遗留下来的9座城址,都建筑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和宽大的护城河。城址面积从数万、十几万,到数十万平方米,最大的石家河城址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是长江流域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41)。建造这样巨大的城址,需要稻作农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剩余劳动力。共工程量甚至比良渚文化的祭坛还要大。如果没有成熟的稻作农业为基础,城址的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一时期水稻的种植范围比前一时期更加扩大,向北扩展到黄河中下游的一些适宜地区,最北已越过北纬37°。在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炭化稻米(42)。甚至在黄河北岸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发现炭化大米(43),当然陶寺的稻米可能是贵族阶级食用大米的物证,不一定是当地生产的。但在江苏连云港市藤花落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水稻田,却是这一时期水稻种植北传的一个很好物证。藤花落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的古城址。1999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此的发掘,首次发现龙山文化的稻田遗迹,包括有水田、水沟等。一号水田遗迹呈不规则形,揭露面积大约67平方米。其中含有大量的水稻硅酸体,数目达每克干土壤中含50000多个。证明城外和北部内外城之间有着保存较好的稻作农业生产区(44)。 

 正是在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粮食、社会财富和剩余产品极具增加,土地成为产生社会财富和粮食的源泉。在贪欲驱动下少数人利用社会权力越来越多的侵占社会财富和土地,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私有制更加发展。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社会分层突出,阶级已经产生并日益形成尖锐对立。一些富有的首领和显贵一跃成为社会权力地位和财富俱全的统治者,而一些一无所有的穷人则沦为奴隶。高大的城池、铜器、礼器和玉器等等的出现,标志着史前社会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重大成就和重大变化都源自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金灿灿稻谷和黑油油的稻田。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结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中国的史前稻作农业起源早,发展时间长。在大约万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把野生稻培育驯化成栽培稻。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从最早的刀耕火种农业发展到耜耕农业再发展到犁耕农业,其间大约经历了5000年的发展历程。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培育成功了较稳定的籼稻和粳稻两种作物品种,粮食产量大为增加。 

 2、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饲养业、建筑业、纺织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猪成为中国传统的稻作农业生产。 

 3、由于史前稻作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学会了观察天象和气候的变化,并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天文历法应用而生。 

 4、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于是有了祭祀大地的祭坛和礼器,礼制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5、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不仅使粮食有了剩余,而且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这些社会财富又通过不同的渠道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由于土地成为粮食和财富的源泉而产生了对土地的占有,由于占有土地和社会财富的多少不一,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社会结构层次,由此导致了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长江流域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6、长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稻作农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长江文明是一种有别于黄河文明的稻作文明。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